基金產品
配息資訊
參考資訊
我們已經提過,經濟規則可能會牽制美國的政策變化。上週新的貿易政策顯示了這些規則如何迅速的在市場混亂時影響政策走勢。
美國股市上週反彈,自4月2日關稅消息傳出以來,下跌幅度已經縮短至不到3%。美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下跌,但仍較4月份低點大幅上升。
本週我們將關注 4 月份的美國就業數據,以了解近期美國關稅政策如何影響商業信心和招募決策的初期情況。
我們提出兩個對美國突然改變政策具有牽制力的經濟規則:供應鏈和債務融資。供應鏈無法在不引發重大中斷的情況下快速重組。上週有現象說明,美國對中國的貿易立場有所軟化,隨著談判的推進,第二項規則也發揮牽制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美國政策將在我們戰術性觀點的6到12個月時間範圍內趨於穩定,我們對已開發市場股市保持樂觀,但預期短期內將有更多的波動。
美中貿易關係緊密
中國占美國進口中的比重以及其在美國生產中的比重(2024年)
資料來源:貝萊德智庫,美國人口普查局,2025年4月。注:該圖表顯示了中國進口相對於美國產量的數值(橫軸)與中國在該產業總進口中的比重(縱軸)。突出顯示的部門是那些具有週邊價值或貿易份額,或兩者兼而有之的部門。「製造業」的點是美國所有製造業的平均值。
上週,美國股市自4月低點上漲了14%,因為有跡象表明美國政府對中國的貿易立場將可能有所軟化——我們認為更多的證據表明經濟規則可以牽制貿易談判的可能性。我們選擇追蹤這些規則,而不是試圖預測政策變化。美國的策略重點在於將製造與中國脫離並回流到美國,達成供應鏈多樣化。然而,全球供應鏈如果要快速重組,很難不發生重大中斷的情況——這是一項經濟規則。中國是美國重要礦產,半導體,工業零組件和汽車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國家。兩國的經濟活動有多緊密連結?美國進口的電腦和電子產品數量多於在美生產的總產量。見圖表。關稅可能會增加成本,減少關鍵生產原料的獲取並導致製造中斷。美國立場的軟化表明其逐步意識到可能的供應鏈風險。
即使有經濟規則的牽制,但要徹底改變當前的貿易關係仍需要時間,關稅可能造成的損害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疑問。我們認為,供應鏈方面更值得擔憂,因為中斷可能會降低生產力和成長趨勢,就像疫情衝擊一樣。長期資本支出也可能受到不確定性的影響,正如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後所發生的那樣。為了評估損害可能持續多長時間,我們正關注資本支出計劃、消費者信心、港口運輸的高頻資料以及貿易流量的早期指標。
我們在財報中尋找企業面臨壓力的跡象:例如供應鏈的變化、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能力以及消費者需求。針對「科技七巨頭」,鑒於人工智慧模型效率提升以及受貿易戰的影響,我們關注其在人工智慧(AI)資本支出計劃的任何變化。在消費品方面,我們正在關注消費者信心減弱和潛在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影響。LSEG數據顯示,2025年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企業獲利預期已從1月份的14%下修至約9%。長期的不確定性將不排除進一步下調的可能。由於對海外營收和全球供應鏈的依賴,非必需消費品和工業產業對2025年的獲利前景急劇下滑。
政策不確定性下如何進行投資布局?我們認為需要更靈活的投資組合。經濟規則有助於衡量貿易談判可以達成的結果,因此我們認為不確定性將在6到12個月內緩解。我們對已開發市場的股票保持樂觀看法,但預計近期將持續波動。我們期待大趨勢明確帶來明確性與支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傾向於在五年或更長時間內策略性配置一些另類資產。政策不確定性導致交易放緩,因為投資者在短期內難以評估資產價值。隨著情勢逐步明朗,我們認為交易活動將恢復。然而,私募市場十分複雜,並不適合所有投資者。我們也看好公開上市的房地產和基礎建設,因為它們可以讓投資組合變得多元化,彭博社的數據顯示,自2月份的股市高點以來,其表現一直優於美國大型股。此外,他們也將受惠於大趨勢。
總而言之:經濟規則可以牽制貿易談判中的最大立場。我們對已開發市場股市保持樂觀看法,但預計近期市場將持續波動。我們也看好公開上市的另類資產作為投資組合的多元化工具。
在科技股的帶動下,美國股市上週上漲超過4%,自本月早些時候觸及的14個月低點反彈上漲14%。然而,關稅的不確定性促使更多公司撤回或下調獲利預期。歐洲Stoxx 600指數上週上漲近3%,較4月份的低點上漲約10%。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至4.25%附近,但仍較4月低點上漲約40個基點。美元兌主要貨幣匯率從三年低點小幅上漲。
我們正在密切關注本週公布的美國就業報告。儘管美國4月2日宣布的大多數國家關稅已暫緩實施90天,該報告可能會顯示出商業信心和人才招募決策發生變化的早期現象。近期強勁的就業數據顯示,工資壓力依然居高不下。甚至在還未考慮關稅帶來的通膨影響下,就業成長的速度也與核心通膨回落到聯準會2%目標不一致。
過去績效不代表現在或未來表現。指數不受管理且未計入費用,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於指數。資料來源:貝萊德智庫,數據取自LSEG Datastream,截至2025年4月24日。圖表說明:橫條兩端顯示年初至今的最高和最低報酬率範圍,圓點表示年初至今的報酬率。新興市場(EM)、非投資等級企業債和全球企業投資級(IG)的報酬率以美元計價,其他則以當地貨幣計價。使用的指數或價格包括:布蘭倫特原油現貨、ICE 美元指數(DXY)、黃金現貨、MSCI 新興市場指數、MSCI 歐洲指數、LSEG Datastream 10年期基準政府債券指數(美國、德國和義大利)、美銀美林全球非投資等級債指數、摩根大通 EMBI 指數(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美銀美林全球廣泛公司債券指數和 MSCI 美國指數。這份數據提供了全球主要資產類別的年度表現概覽,有助於投資人了解不同市場和資產的相對表現。然而,投資人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應當考慮更多因素,而不僅僅依賴於過去的表現數據。同時,由於指數不計入管理費用,實際投資報酬可能會低於指數表現。
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
日本央行政策決定
歐元區通膨數據初值;美國就業數據
我們對 6 至 12 個月(戰術性)和 5 年以上(策略性)投資期間下,我們最具信心的觀點,2025年4月
原因 | ||
---|---|---|
戰術性觀點 |
||
美國股票 |
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會在短期內對成長股和股市造成壓力。然而,我們認為美國股市可以重新獲得全球領導地位。由於人工智慧等大趨勢有撐,潛在的經濟前景和企業獲利仍然穩健。 | |
日本股票 | 我們採取加碼態度,持續進行對股東有利的企業改革仍是日股正向發展的因素。由於日圓在市場承壓時可能會走強,我們的投資部位傾向不進行貨幣避險。 | |
選擇性配置固定收益 | 美國持續的財政赤字與黏性通膨使我們維持對長天期美國公債的減碼立場。同時,相較於美國市場,我們更青睞歐洲信用債市場,包括投資等級與非投資等級債券,因其利差更具吸引力。 | |
策略性觀點 | ||
固定收益市場的精選配置 | 由於信用利差收斂,我們更偏好已開發市場政府債券,而非投資級公司債。在已開發市場政府債券中,我們看好美國短天期與中天期債券,以及各期間的英國公債。 | |
細化固定收益配置觀點 | 我們偏好短天期和中期的投資等級債券,因其提供與長天期企業債相似的報酬率,但利率風險較小。我們同樣看好短天期美國政府公債、歐元區政府債券以及英國公債。 | |
細化股票配置觀點 | 我們認為新興市場優於已開發市場,但在兩者中都保持選擇性的態度。新興市場(如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受大趨勢影響,提供了潛在的投資機會。在已開發市場中,我們看好日本,因通膨回歸和企業改革改善了市場前景。 |
註:此觀點基於美元視角,2025年4月。本資料僅為對特定時間的市場環境評估,無法作為未來事件的預測或未來結果的保證。此訊息不應被讀者用作任何特定基金、策略或證券的研究或投資依據。
六到十二個月戰術觀點:特定資產與廣泛全球資產類別的信心程度比較,2025年4月
我們將戰術性投資期間延長回6至12個月,下表反映了我們的投資觀點,且它不列入超額報酬的機會,即在波動性加劇的時候,有望產生高於基準指標的報酬潛力。
資產 | 觀點 | 評論 | ||||
---|---|---|---|---|---|---|
已開發市場 | ||||||
美國 | 我們採取加碼態度。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會在短期內對經濟成長和股市造成壓力,然而,我們認為由於人工智慧等大趨勢有撐,潛在的經濟前景和企業獲利仍然穩健。 | |||||
歐洲股市 | 我們對歐洲股市維持中立態度,並更看好美國與日本市場。我們認為歐洲央行仍有進一步降息的空間,這將支持企業獲利復甦。國防支出增加、潛在的財政鬆綁政策,以及烏俄戰爭降溫的可能性,都是其他潛在利多因素。 | |||||
英國 | 我們抱持中立態度。政治穩定可能有助改善投資人的情緒,但企業稅負增加可能在短期內拖累獲利率。 | |||||
日本 | 我們採取加碼態度,基於通膨升溫和對股東友好的公司改革。由於日圓在市場承壓時可能會走強,我們的投資部位傾向不進行貨幣避險。 | |||||
新興市場 | 我們維持中立態度。儘管有潛在的政策支持,美國的關稅和貿易緊張局勢也可能會更全面地拖累中國和新興市場的成長。 | |||||
中國 | 我們維持中立態度。貿易壁壘的不確定性使我們更加謹慎,潛在的政策刺激措施僅抵消了部份衝擊。我們仍然看到中國經濟成長面臨結構性的挑戰。 | |||||
固定收益 | ||||||
美國短天期公債 | 我們採取加碼態度。在我們的戰術性觀點中,短天期美國公債被視為類現金資產。但我們仍不認同市場對今年聯準會將會多次降息的預期反應。 | |||||
美國長天期公債 | 我們持減碼立場。持續的預算赤字和地緣政治分裂可能在短期內推動期限溢價上升。由於投資人可能會要求更高的期限溢價,因此我們更加偏好相對不易受影響的中期債券。 | |||||
全球通膨連結債券 | 我們持中立態度。我們預計中期通膨會走高,但近期通膨和經濟成長降溫可能更為重要。 | |||||
歐元區政府公債 | 我們對歐元區公債持減碼態度。歐洲正持續擴大國防與基礎建設支出,可能進一步推升殖利率;此外,歐洲央行也接近本輪降息周期的尾聲。 | |||||
英國公債 | 我們保持中立。英國公債殖利率已脫離高點,但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的風險已產生連鎖效應並壓縮英國財政的施政空間。我們正在關注英國的財政狀況。 | |||||
日本政府公債 | 我們對日本政府公債抱持減碼態度。儘管殖利率有顯著提升,但相較之下,我們仍認為股市的報酬更具吸引力。 | |||||
中國政府公債 | 我們持中立態度。債券受到寬鬆政策支持,然而我們發現短天期已開發市場債券的殖利率更具吸引力。 | |||||
美國機構MBS | 我們持中立態度。我們認為機構抵押貸款證券 (MBS) 是多元化債券配置中的高品質選擇,比投資等級債更有潛力。 | |||||
短天期投資等級信用債券 | 我們持加碼態度。短天期債券更能補償利率風險。 | |||||
長天期投資等級信用債券 | 我們持減碼態度。由於利差收斂,因此從整體投資組合的角度來看,我們更偏好承擔股票的風險。並認為歐洲優於美國市場。 | |||||
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 | 我們持中立態度。儘管利差收斂,但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的總收益比投資等級債更具吸引力。我們偏好歐洲市場。 | |||||
亞洲信用債 | 我們持中立態度。我們認為評價不夠吸引人,因此態度相對保守。 | |||||
新興市場強勢貨幣貨幣債 | 我們持中立態度。由於該資產的品質佳、殖利率具有吸引力及新興市場央行採取降息措施,該資產表現相對出色,但我們認為央行的降息步伐可能即將告一段落。 | |||||
新興市場當地貨幣貨幣債 | 我們採取減碼態度。我們認為新興市場貨幣對貿易不確定性和全球風險情緒的反應特別敏感。 |
過去績效不代表現在或未來的表現。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於指數。註:此觀點基於美元視角。本資料僅為對特定時間的市場環境評估,無法作為未來事件的預測或未來結果的保證。此訊息不應被用作任何特定基金、策略或證券的研究或投資依據。